【三下乡】长江师范学院学子寻访建新社区“银发榜样”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者:陶歆妍发布时间:2025-07-08浏览次数:10

7月8日,我院钩深索隐实践团走进重庆市涪陵区义和街道建新社区,开展“寻访赤诚初心,赓续红色血脉”主题访活动。实践团成员与社区三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老人促膝长谈,从他们的峥嵘岁月与人生感悟中,探寻时代精神的密码,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老党员郭开美:用五十九年党龄诠释“人民至上”

“我1966年入党,转眼快60年了,党员这个身份,是我一辈子的骄傲。”今年80余岁的郭开美老人谈及自己的党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曾在当地砖瓦厂信用社工作,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与群众紧密相连。

“身为党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面对实践团成员的提问,郭开美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还有就是带头作用。”回忆,当年条件艰苦,信用社工作繁杂,既要保障资金安全,又要方便群众存取。作为党员,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遇到难题主动扛,遇到荣誉主动让。“群众信任你,才把钱交给你,党员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多为群众着想,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老人细数当年走村入户收储、为困难群众协调贷款的经历,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了根。”真诚地对志愿者们说:“要多到基层走走,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要踏实干事,不怕吃苦,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更要牢记,我们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退休教师倪正荣:以爱为底色,绘就家庭与教育的美好画卷

“教育是良心活,家庭是幸福根。”这是退休教师倪正荣的人生信条。年近八旬的他,不仅是涪陵区“最美家庭”的获得者,还获评“重庆市健康老人”,他的生活智慧与教育理念,为实践团成员带来深刻启发。

谈及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倪正荣老人脸上满是欣慰。“当老师,首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他回忆,过去农村孩子上学不易,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困生补课,走访贫困学生家庭,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不落下。“教书不光是教知识,更要教做人,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担当。”

对于“最美家庭”的秘诀,倪正荣坦言“无非是‘和睦’二字。”他说,家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多沟通、少计较,尤其是长辈要做好榜样,晚辈要懂得孝顺。而保持健康的“秘诀”,则是“心态好、勤锻炼、饮食匀”。“每天散散步,看看书,和家人聊聊天,保持乐观,身体自然就好。”

面对当代学生,倪正荣寄语:“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多读书,开阔眼界;多思考,明辨是非;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守初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退伍军人韩乐强:五年军旅铸忠诚,一身戎装映初心

“1981年入伍,在部队待了五年,参战参试的经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韩乐强老人的话语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刚毅与豪迈。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退伍军人,他的军旅生涯充满了热血与奉献。回忆起部队生活,韩乐强历历在目:“每天的队列训练、战术演练,虽然苦,但磨练了意志;战友之间的生死与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担当。” 

五年军旅生涯,塑造了他坚毅、果敢的品格。“部队是个大熔炉,能把一块铁炼成钢。”韩乐强对当代有志于参军入伍的年轻人寄语:“如果选择了军营,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听党指挥,服从命令,把自己锻造成一名合格的军人。要记住,穿上军装,肩上扛的就是保家卫国的责任,要对得起这身军装,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他希望年轻人能在军营中锤炼本领,传承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为强军梦贡献力量。

此次拜访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在与三位老人的交流中,不仅聆听了岁月的故事,更深刻感悟到了老党员的初心、教育者的情怀与军人的担当将把此次寻访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榜样为镜,传承红色基因,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熊芳鸣/图文|初审:何雨菲|复审:陶歆妍|终审:陈柏材|编审: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