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话语译介与传播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与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话语译介与传播的前沿议题。会议设有开幕式、主旨发言、分论坛讨论及闭幕式等环节,内容丰富,覆盖了文化话语、外交话语、文学译介、跨学科阐释等多元主题,为参会者搭建了广阔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平台,有力推动了我国话语译介与传播领域的发展。
我院赵国月、曹莹雪和高晓仙三位教师参与本次会议。赵国月博士作了题为《从文化博弈到价值共构:译者模式的演进机制与战略路径》的汇报,深入剖析了译者模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与价值因素。高晓仙老师做了题为《中国儿童绘本外译的传播策略与国家话语译介体系建构研究》的汇报,聚焦中国儿童绘本外译,探讨其国际传播策略与国家话语体系建构的互动关系,分析译者通过图文改编、翻译策略选择、文化意象重构等实现文化转码的方法。我院老师就自己研究领域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与研究路径,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为会议贡献了长江师范学院的学术智慧与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及学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另外,赵国月博士在“中国对外话语译介传播的历史脉络”分论坛中担任点评人,展现出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业务能力,保障了分论坛的顺利开展。
学院教师团队立足跨学科视角,在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层面展开深入探索,形成多项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与见解。此次参会充分展现了我院在话语译介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为深化跨院校科研协作、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维度提供有力支撑。学院将持续支持教师开展体系化科研工作,为推进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与实践路径。
(文/初审:张玉波 |复审:李雪顺 | 终审:陈柏材)